基于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的电控系统智能仿真
背景意义:在智能制造领域中,虚拟仿真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
控制系统智能仿真(Intellligent Simulation)是指所有基于仿真的智能系统研究,主要包括FEM控制软件接入deepseek人工智能,进行新的仿真研究、 知识发现、智能体、认知和模式识别等。指导生产中如何利用虚拟调试技术提升成型精度与效率,符合当前制造业对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应用场景:
1、CAE计算仿真技术接入deepseek人工智能的成型智能制造及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①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指工程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工程,目前,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运算能力已成为智能制造业中的制胜法宝。该领域的研究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视野,同时兼顾研究生毕业后多以研究院和大型企业为工作单位,CAE的学习为未来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技术背景。
②基于西门子云,通过搭建成型机数字化平台,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实时反馈和调整参数,验证控制程序和系统布局的合理性。
国际上先进的冷弯成型装备以奥地利奥联钢以成型辊集中调节技术所制造的装备、日本中田制作所以柔性辊弯成型技术所制造的装备、德国Data M 公司以柔性 3D 冷弯成型技术所制造的装备等为代表;虽然近几年国产冷弯成型制造装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同类装备相比,在技术上仍旧存在一定差距,相关技术仍须解决。该方向作为前沿研究方向,结合现有的FEM控制软件接入deepseek人工智能,进行数据挖掘。目前该方向机械和控制两个小方向的在读博士生2名,对应的硕士研究生各2名,拟招收硕士生3-4名。毕业生大多流向大中城市的央国企。
目前课题组和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示范企业成立研究生实习基地,随着未来世界经贸一体化漫卷全球,“中国制造”将上世界智能制造的舞台。2025年3月河北省新闻联播进行了相关报道。
2、基于智能仿真的航空齿轮电磁加热过程的计算机可视化控制
课题组在东北大学控制控制学院(A+学科)拥有独立的实验室,拥有机械加工,机电控制设备以及后续的机械性能检测设备,可完成相关项目需求的机器控制和电磁加热实验。教会学生能独立完成编程控制和机电结合实验,同时学习基于智能仿真的软件,学会计算机的可视化技术,实验和理论相结合,对接当前企业亟需的科技人才需求。
航空航天作为国防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战略威慑能力、战略打击能力和综合国力,涉及国家整体安全。所以,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关机键技术,提升关键零件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推动我国航天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航天航空的飞速发展,作为航天航空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零件,航空齿轮工况更加复杂,承载的载荷不断增加,对可靠性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制造2025”和“十四五”战略为齿轮全行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遇的机遇和挑战。受美日德等国技术制约,中国要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必须先成为以齿轮为代表的基础零部件制造强国,升级齿轮等基础零部件产业有利于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质量控制通过研究、分析电磁加热产品质量数据的分布,揭示质量差异的规律,找出影响质量差异的原因,采取特有技术消除或控制产生次品或不合格品的因素,使产品在生产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控制。
目前在读博士生1名,已毕业硕士生4名(燕大3名,东秦1名)。
3、风电齿轮电磁感应加热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控制
到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比重将达80%,但目前我国国内清洁能源比重不足25%。而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矩阵的构建,世界各国均在大力发展安全的清洁能源产业。风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重视,风电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世界风能资源超过4.3万亿千瓦,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逐年上升,新增装机容量始终保持高水准,丹麦、德国等国已加大海上风电投入。中国企业风电机组产量约占全球30%,但高端风电机组与核心齿轮构件受美国、日本、德国、丹麦等发达国家制约,齿轮关键构件已成为制约高端风电机组制造和发展的“瓶颈”。风电机组工作地域环境恶劣,齿轮箱发生故障后修复十分困难,风电齿轮的可靠性与质量的提升受到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
风电齿轮箱是在无规律变向风力载荷作用下工作的低速、重载、增速齿轮传动装置,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构件。齿轮箱失效占据风电系统失效的12%,约为工业齿轮箱平均失效几率的2倍,而齿轮的失效占据风电齿轮箱失效的比例高达55%。风电齿圈作为风电齿轮箱的关键构件直接影响齿轮箱的性能与寿命,齿圈失效是风电机组主要故障原因之一。提升大型风电齿轮质量,对提高高端风电机组自主化生产能力,突破风电关键构件垄断制约,增强风电机组核心构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该方向完成基金项目1项,发表科技论文多篇,培养博士生1名(2022年1月毕业),硕士研究生毕业3名,拟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1-3名。
4、基于人工智能的高端管材技术研发
当代社会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成为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引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我国进口的石油数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在这种新形式下,依托人工智能的高可靠性深海用石油管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油气储量丰富,历来是海外各国在能源合作上重点争取的对象。未来,中国须在“一带一路”沿线的19个国家执行50个油气合作项目。未来环境恶劣但石油储量丰富的深海油气田将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和开发的重点对象。在这种新形式下,高可靠性深海用石油管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受到了国内外行业内的高度重视。
在先进管材制造技术领域,课题组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已有30多年的研究经验,已毕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数十名,获国家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出版学术专著5部,累计发表论文和授权专利百余项。目前该方向已毕业研究生多名,拟招收硕士生2名。